猫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喘息和间歇性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与气道高反应性(AHR)、嗜酸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密切相关。哮喘的免疫学驱动力通常源于暴露于空气过敏原,这会引发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2型(Th2)介导的慢性炎症,导致病理性气道变化。
在哮喘发作中,神经免疫轴通过细胞因子、神经肽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维持气道的稳态。物质P(Substance P, SP)是一种由感觉神经和免疫细胞释放的神经肽,它通过与神经激肽-1(NK-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参与急性支气管痉挛的诱发和炎症的维持。人类和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抑制NK-1受体可以减轻哮喘的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然而,这一策略在猫哮喘治疗中的潜力尚未被充分验证。
Maropitant是一种针对NK-1受体的拮抗剂,广泛用于控制猫的呕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既往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理论基础提示,这种药物可能通过调控SP介导的神经免疫轴对哮喘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产生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口服Maropitant对实验性猫哮喘模型的临床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与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6只健康猫,利用百慕大草过敏原(BGA)建立哮喘模型。猫经皮肤试验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7%)验证哮喘表型。研究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猫被分为两组:
- Maropitant组:以2 mg/kg剂量口服,每48小时一次,持续28天。
- 安慰剂组:给予等量的食物处理,作为对照。
两组之间设置2周的洗脱期,以消除药物残余效应。
2. 临床评分
- 视觉模拟评分(VAS):通过观察气道挑战后10分钟的症状表现(0表示无症状,10表示极严重症状),单一研究者为每只猫评分。
- 综合临床评分:结合呼吸频率变化、听诊、诱发性咳嗽和活动受限等指标进行量化(0-9分)。
3. 气道高反应性评估
- 使用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逐级增加甲酰胆碱(MCh)剂量,评估气道阻力变化。实验采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模式,并记录气道阻力达到基线200%的有效浓度(EC200Raw)。
4.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分析
-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样,使用细胞离心涂片技术计算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作为气道炎症的指标。
结果
1. 临床症状评分
Maropitant在缓解BGA诱导的临床症状方面并无显著效果。VAS评分(P = 0.589)和综合临床评分(P = 1.0)均显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2. 气道高反应性
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Maropitant未显著降低AHR(EC200Raw,P = 0.818),两组基线气道阻力亦无显著差异(P = 0.535)。机械通气记录的其他肺功能参数(如峰值压力、肺顺应性等)也未表现出显著改善。
3.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
BALF分析结果显示,Maropitant未显著降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 = 0.669)。
讨论
本研究首次评估了慢性口服Maropitant在实验性猫哮喘模型中的疗效。尽管理论上NK-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阻断SP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缓解哮喘症状,但研究结果显示Maropitant在改善气道炎症、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方面并无显著作用。
造成治疗无效的可能原因包括:
- 单一受体拮抗的局限性:哮喘的神经源性炎症涉及多种神经激肽受体(NK-1、NK-2和NK-3)及其配体(SP、NKA等),而Maropitant仅特异性作用于NK-1受体,可能不足以全面阻断炎症反应。
- 慢性炎症对SP的耗竭:在慢性哮喘状态下,SP可能被持续消耗,从而削弱NK-1拮抗剂的疗效。
- 气道炎症的冗余机制:哮喘的炎症维持依赖多条冗余通路,仅阻断SP-NK-1信号可能不足以抑制气道重塑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虽然本研究未能证明Maropitant在猫哮喘治疗中的有效性,但未来的研究可尝试结合NK-2受体拮抗剂,或探索对神经免疫轴中其他靶点的联合干预,以更全面地抑制哮喘相关的神经源性炎症。
结论
慢性使用NK-1受体拮抗剂Maropitant未能改善实验性猫哮喘模型中的临床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气道炎症。因此,现阶段无法推荐其作为猫哮喘的治疗方法。未来研究应探索双重受体拮抗(NK-1和NK-2)或其他更综合的神经免疫干预策略,以期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Chronic neurokinin-1 receptor antagonism fails to ameliorate clinical signs,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or airway eosinophilia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feline ast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