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建模方法

猫心衰伴射血分数保留(HFpEF)模型的建立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变化。为了研究HFpEF的病理机制和潜在治疗策略,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众多实验动物中,猫因其心脏结构和生理特性与人类相似,是研究HFpEF的理想大型动物模型。以下内容将详细描述猫HFpEF模型的建立方法,从实验设计、技术细节到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一、实验动物选择

本实验采用雄性家猫(Felis catus),选择初始年龄为2个月龄的健康短毛家猫。猫的体重与生理特点适合进行压力超负荷建模,且其心脏特性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与人类高度相似。选用雄性动物可减少因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实验变量。每只动物均需通过体检和血液生化检测确保健康无潜在疾病。


二、主动脉缩窄术(压力超负荷模型的核心步骤)

1. 手术前准备:

  • 猫在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以减少麻醉风险。
  • 使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深度麻醉,并通过气管插管维持术中通气。心电图和体温监测设备用于手术全程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

2. 手术步骤:

  • 术前剃毛并无菌处理胸腔区域。采用左侧开胸手术,切口在第4-5肋间。
  • 暴露升主动脉后,将预制的缩窄带(预设直径根据猫的体重和生长速率调整)套入主动脉中段。
  • 缩窄带设计为随着猫的生长逐渐收紧,从而形成慢性、渐进性的压力超负荷状态。
  • 确保缩窄带不会完全阻断血流,通过多普勒流量计确认带下游的血流稳定。

3. 手术后护理:

  • 缝合胸腔并排出残余气体以恢复胸腔负压,随后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术后给予抗生素和镇痛药以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 将动物置于温暖环境中监测其清醒过程,观察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症状。术后72小时需密切监测。

三、实验组设计

术后2个月,压力超负荷逐渐发展至可观测的心脏肥厚和心功能异常。此时,分组处理如下:

  1. 假手术组(Sham,n=5): 手术操作中不放置缩窄带,仅暴露主动脉。
  2. HFpEF模型组: 将缩窄的猫随机分为以下两组:
    • 对照组(b+veh,n=8): 给予溶媒治疗,作为对照。
    • 治疗组(b+SAHA,n=8): 给予每日10mg/kg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观察其对HFpEF的潜在治疗作用。

四、模型的评估

1. 超声心动图评估:
术后2个月和4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肥厚,LVH)、左心房体积(LA体积,LAVES),并评估射血分数以确保心功能的维持。HFpEF的诊断需满足左心室肥厚伴射血分数正常(≥50%)的标准。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采用心导管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HFpEF模型应表现为LVEDP和mPAP显著升高,反映舒张功能障碍和肺循环压力异常。

3. 病理组织学分析:
动物终末期需采集心脏和肺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如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排列情况、肺泡毛细血管壁厚度和血管周围液体积聚等变化,以确认HFpEF相关的病理特征。


五、注意事项

  1. 缩窄带的规格调整: 缩窄带的初始直径应根据动物体重和预期生长速率调整,以避免过度狭窄导致急性心衰或完全阻断血流。
  2. 术后管理: 缩窄术后48小时为关键观察期,需特别关注呼吸困难、低血压或感染迹象。
  3. 实验组平衡: 保证各组动物的初始表型(如LVH程度和LVEDP值)一致,以减少实验偏倚。
  4. 伦理合规: 确保所有实验操作符合动物伦理规范,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总结

通过主动脉缩窄术和慢性压力超负荷建立的猫HFpEF模型,成功复现了人类HFpEF的核心病理特征,包括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和肺循环压力异常。这一模型为HFpEF的机制研究和新型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平台。结合规范的手术操作和系统的模型评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Abstract 13151: HDAC Inhibition Improves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a Feline Model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