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建模方法

猫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建立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为深入研究RVO的病理变化及潜在治疗策略,建立高效且可靠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猫的眼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特别是视网膜血管系统,使其成为理想的研究模型。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激光光凝诱导猫RVO模型,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实验准备

1.1 动物选择
  • 实验对象:选择健康的成年欧洲短毛猫,体重2.3-3.6千克。确保实验动物无系统性疾病和眼部病变。
  • 伦理审批:实验需获得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操作均需符合动物福利规范。
1.2 仪器与设备
  • 激光设备:氩绿色激光仪(波长532 nm)。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设备,用于模型建立后的影像验证。
  • 手术显微镜和眼科手术工具,用于操作的精确定位。
  • 生理监测设备,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仪。
1.3 动物准备
  • 麻醉:使用氯胺酮(2.0 mg/kg)和甲苯噻嗪(0.2 mg/kg)肌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随后气管插管并用1.5%-2.0%异氟醚维持麻醉。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
  • 眼部准备:使用0.5%盐酸丙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并用2.5%苯肾上腺素滴眼液扩瞳。术前清洁眼睑和眼表,确保无感染风险。

2. 模型建立步骤

2.1 激光光凝
  • 目标血管选择:通过显微镜观察,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Branch Retinal Vein, BRV)作为光凝目标,避免损伤动脉。目标血管应靠近视盘区域,以确保血流阻塞后对视网膜血供的显著影响。
  • 激光参数设置
    • 光斑直径:200 μm。
    • 激光持续时间:0.2秒。
    • 激光功率:300-500 mW(根据动物个体差异调整,以确保有效阻塞而不造成过度组织损伤)。
  • 光凝操作
    1. 在显微镜下,将激光聚焦于目标静脉上。
    2. 每个光凝点施加20-30次激光,确保血管闭合。可通过观察静脉内的血流停止来确认阻塞成功。
    3. 如果一次光凝未能完全阻塞,可增加激光剂量或补充光凝点,但需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2.2 阻塞验证
  • 实时监测:在光凝过程中,通过OCTA监测阻塞区域的血流变化,确认血流停止及微血管结构改变。
  • 初步影像记录:使用OCT记录光凝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和结构,以评估光凝后的组织反应。

3. 模型验证与随访

3.1 血流动力学评估
  • 在光凝后即时、1天、4天、7天和14天进行DOCT检查,测量目标区域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V)、血流量(RBF)及血管直径(D)。
  • 比较光凝前(基线值)和光凝后各时间点的数据变化,确认阻塞的持续性及血流恢复情况。
3.2 微血管成像
  • 通过OCTA观察光凝区域及周围微血管网的重塑情况,包括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域、旁路血管形成及血管直径变化。
  • 使用3 × 3 mm和12 × 12 mm扫描范围,分别记录浅层和深层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
3.3 视网膜厚度与炎症评估
  • 定期使用OCT测量光凝区域及周边视网膜厚度,评估水肿的发生和消退趋势。
  • 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情况。

模型的优势与应用

5.1 建立模型的优势
  • 猫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使得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RVO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利用激光光凝技术可精准控制阻塞区域及程度,方便重复实验和对比研究。
5.2 应用前景
  • 该模型可用于研究RVO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视网膜微血管重塑及旁路血管形成机制。
  • 通过结合不同治疗手段(如抗VEGF药物、血管保护剂)评估其对RVO病理过程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Retinal Blood Flow in a Feline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odel as Measured by Dopple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