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基础研究

通过L7到S1神经根重建恢复猫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一项初步试验的尿动力学和神经追踪研究

脊髓损伤(SCI)是导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损患者常面临尿潴留、尿失禁及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和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依赖药物和导尿,尚无法恢复自主膀胱功能。

神经根重建技术(nerve root rerouting)是一种通过重建中枢与膀胱间神经联系的潜在治疗手段。本研究以猫SCI模型为基础,尝试通过将L7腰椎神经根连接至S1骶椎神经根,构建“皮肤-脊髓-膀胱反射弧”,以恢复膀胱排空功能。该技术的前期研究多集中于不同物种,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并结合尿动力学和逆行神经追踪技术,评估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治疗潜力。


研究方法

1. 动物模型与实验设计

  • 实验对象:9只成年雌性猫(2-3岁,体重2.8-6.1 kg),其中6只接受L7-S1神经根重建手术,2只作为脊髓横断对照组,1只为健康对照。
  • 脊髓损伤:所有实验猫均在胸椎10/11(T10/T11)水平进行完全性脊髓横断,模拟SCI患者的神经功能丧失。
  • 神经根重建手术
    • 在横断术后1个月实施神经重建手术。
    • 将L7腹侧神经根(供体)通过显微手术连接至S1腹侧神经根(受体)。
    • 为隔离重建的神经反射弧,切断L6及S2以下的其他神经根。

2. 功能随访与数据采集

  • 尿动力学评估
    • 在术后3、5、7和9/10个月,测量膀胱逼尿肌压力(detrusor pressure, DP)变化。
    • 使用皮肤抓挠或电刺激L6-S1皮节的方法诱导膀胱活动,评估重建反射弧的功能。
  • 电生理学检测
    • 在实验终点(9/10个月),直接电刺激重建的L7-S1神经根,观察逼尿肌压力响应。
  • 神经追踪实验
    • 使用荧光示踪剂(Fluorogold)注射至膀胱壁,通过逆行追踪标记神经细胞体,验证L7神经根的轴突再生情况及其是否成功到达膀胱。

研究结果

1. 膀胱功能的恢复

  • 术后9/10个月,6只接受神经重建手术的猫中有4只在皮肤抓挠或电刺激时表现出逼尿肌压力的显著升高(平均压力增幅达30 cmH₂O以上)。
  • 其中2只猫在刺激L6-S1皮节时出现明显的膀胱排尿流,表明重建的反射弧已恢复部分自主膀胱功能。
  • 对照组未观察到类似功能恢复。

2. 电生理学结果

  • 在直接电刺激重建的L7-S1神经根时,所有神经重建组的猫均表现出逼尿肌压力升高,证明轴突再生成功。
  • 然而,个别猫的电刺激响应较弱,提示可能存在异常轴突生长或神经功能部分受限。

3. 神经追踪与组织学观察

  • 逆行示踪结果显示,Fluorogold标记的神经细胞体主要集中在L7的脊髓腹角,表明L7轴突成功再生并投射至膀胱。
  • 部分猫的逆行追踪显示S2或其他相邻神经节的异常再生,可能影响了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
  • 组织学分析显示,L7-S1重建部位的神经纤维再生质量差异显著,大部分动物表现出良好的神经纤维连接,但少数个体出现瘢痕组织影响。

结论

本研究在猫脊髓损伤模型中评估了L7到S1神经根重建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神经轴突再生和部分膀胱功能恢复是可实现的,尤其是通过皮肤-脊髓-膀胱反射弧的构建,部分猫表现出自主排尿能力。然而,功能恢复仍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优化技术以实现更全面的功能改善。本研究为SCI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未来的临床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Lumbar to sacral root rerouting to restore bladder function in a feline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Urodynamic and retrograde nerve tracing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