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基础研究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正常猫及尼曼匹克C型病(NPC)猫模型听觉功能的影响

尼曼匹克C型病(Niemann-Pick Type C, NPC)是一种罕见的溶酶体储存病,其特征是未酯化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异常积累,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肝脏功能异常及早期死亡。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通过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和排出,在小鼠模型中显著改善了疾病症状并延长了寿命。然而,高剂量HPβCD的潜在毒性尚未充分研究,尤其是其对听觉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正常猫及自然发生的NPC猫模型,评估了HPβCD在不同给药剂量及途径下对听觉系统的作用,重点分析其剂量依赖性效应及长期影响。


方法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动物模型:实验猫均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实验动物群体。通过PCR检测NPC1基因错义突变(2864G-C)筛选出NPC猫,实验包括正常猫和NPC猫。
    • 分组与治疗
      • 正常猫:分为5组(共19只),分别接受4000 mg/kg和8000 mg/kg HPβCD的单次皮下注射或4000 mg/kg脑重量的鞘内注射;部分组别接受每周重复注射(共7次)。
      • NPC猫:分为5组(共22只),接受1000–8000 mg/kg的每周皮下注射或4000 mg/kg脑重量的双周鞘内注射。
  2. 药物制备与给药
    HPβCD溶解于生理盐水,制成20%(wt/vol)溶液,通过皮下注射或鞘内注射方式给药。对照组接受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3. 听觉测试(BAER)
    使用脑干听觉诱发反应(BAER)评估听觉功能,包括听觉阈值、波形振幅和中枢传导时间。测量点包括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部分组别进行最长12周的随访。
  4. 数据分析
    使用双尾t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视为显著性差异。

主要发现

  1. 正常猫的听觉变化
    • 单次皮下注射4000 mg/kg HPβCD未引起显著听觉变化。
    • 单次皮下注射8000 mg/kg或鞘内注射4000 mg/kg脑重量的HPβCD,显著提高听觉阈值(基线值66 dB升至79–81 dB),且该效应持续至少12周。
    • 重复每周皮下注射4000 mg/kg HPβCD导致听觉阈值逐步升高,从第4周开始显著超过基线水平。
  2. NPC猫的听觉变化
    • 未治疗的NPC猫听觉阈值(71.9 dB)与正常猫接近,显示NPC病本身对听觉功能影响有限。
    • 每周注射4000 mg/kg或8000 mg/kg HPβCD的NPC猫,听觉阈值显著升高,最高达到91.8 dB。
    • 接受4000 mg/kg脑重量HPβCD鞘内注射的NPC猫在最高刺激强度(125 dB)下未能检测到波形,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听觉损伤。
  3. 剂量依赖性与持久性
    • HPβCD引起的听觉阈值升高具有明确的剂量依赖性和长期持久性,且在用药后12周内未见恢复,提示可能为不可逆性损伤。
    • 听觉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耳蜗环境、毛细胞功能或听神经放电模式受损相关。

讨论

  1. 治疗效益与毒性之间的权衡
    高剂量HPβCD(≥4000 mg/kg)在NPC动物模型中已被证明对改善神经功能和延长寿命具有显著作用,但同时引发了听觉系统的毒性。尤其是鞘内注射,尽管提高了药物的中枢作用,但与更高的听觉毒性相关。
  2. 毒性机制的可能解释
    听觉阈值的升高可能源于外周听觉系统(如耳蜗和第八神经)的损伤,具体机制可能涉及:
    • 耳蜗内离子环境的破坏。
    • 内、外毛细胞的转导与运动功能受损。
    • 听神经放电模式的异常。
  3. 临床应用的启示
    • 对接受高剂量HPβCD治疗的NPC患者,应建立定期听觉监测机制,以评估听觉损伤的发生和进展。
    • 未来研究需明确HPβCD引发听觉毒性的机制,并探索减少毒性的方法,如优化给药剂量、改变给药途径或联合其他保护性治疗策略。

结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HPβCD对正常猫及NPC猫听觉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βCD在高剂量下对听觉系统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可能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这一发现为HPβCD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治疗NPC病患者时,需要平衡其神经保护效应与听觉毒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Raises Hearing Threshold in Normal Cats and in Cats With Niemann-Pick Type C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