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基础研究

Maropitant 在实验性猫哮喘模型中的疗效评估

猫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诱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发急性危及生命的发作(如哮喘持续状态)。神经激肽(Tachykinin)和其相关的 NK-1 受体被认为在哮喘的神经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验性猫哮喘模型,评估了 NK-1 受体拮抗剂 Maropitant 是否能有效缓解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气道高反应性(AHR)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研究结果显示,单次使用 Maropitant 无法显著改善哮喘症状,也未能降低 AHR 或炎症细胞浸润。这表明,Maropitant 作为急性哮喘治疗药物的疗效有限,不建议用于临床。


1. 背景

猫哮喘是由过敏原引发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疾病,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发作交替,严重时可导致“哮喘持续状态”。其病理机制包括:

  1. 早期反应:由 IgE 交联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发生在过敏原接触后的数分钟内。
  2. 晚期反应:伴随嗜酸性粒细胞和 T 细胞的浸润,炎症因子和类花生酸的释放进一步加重气道病变。

神经肽 P(Substance P,SP)通过 NK-1 受体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它能促进免疫细胞募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气道分泌物生成。Maropitant 是一种针对 NK-1 受体的拮抗剂,已被用于治疗猫的呕吐问题,但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 Maropitant 可通过阻断 SP 介导的神经炎症途径缓解急性哮喘症状。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模型

研究采用 7 只猫构建了实验性慢性哮喘模型:

  • 过敏原诱导:使用百慕大草过敏原(Bermuda grass allergen, BGA)进行气雾剂挑战。
  • 哮喘表型确认:通过皮肤试验阳性反应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7%)确认哮喘表型。

2.2 实验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交叉研究设计:

  • 治疗分组:随机将猫分为 Maropitant 组(2 mg/kg, 皮下注射)和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均在过敏原挑战后立即注射。
  • 洗脱期:每次实验间隔 2 周,随后交叉进行另一种治疗。
  • 评估时间点:治疗后 12 小时进行以下测量:
    1. 临床症状评分;
    2. 气道高反应性(AHR)测试;
    3. BALF 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2.3 数据分析

使用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分析临床评分、AHR 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据,P < 0.05 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评分

Maropitant 和安慰剂组在临床综合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上均无显著差异(P = 0.902 和 P = 0.710)。

3.2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阻力(EC200Raw,即气道阻力增至基线 200% 的甲酰胆碱浓度)在 Maropitant 和安慰剂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456)。

3.3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Maropitant 未显著降低 BALF 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 = 0.165)。

3.4 呼吸力学参数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呼吸系统力学参数(包括气道阻力、顺应性和峰值压力)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与假设的差异

与假设相反,单剂量 Maropitant 未能显著缓解急性哮喘症状或降低炎症反应。可能的原因包括:

  1. 时间窗问题:Maropitant 的最大血药浓度需 0.5–2 小时,而本研究在过敏原暴露后 10 分钟即开始评估。
  2. 模型局限性:实验性哮喘模型与自发性疾病可能存在差异。
  3. 复杂病理机制:哮喘的炎症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单一阻断 NK-1 受体可能不足以产生显著效果。
  4. 慢性炎症耐受:长期炎症可能耗竭 SP 的表达,减少 NK-1 阻断的治疗效应。

4.2 NK-1 拮抗剂的作用局限性

神经炎症涉及多种神经激肽和受体(如 NK-1、NK-2 和 NK-3),Maropitant 仅靶向 NK-1 受体,可能不足以应对多重炎症因子的作用。此外,SP 和 NK-1 受体的内化和去敏化也可能限制疗效。


5. 结论

单剂量 Maropitant 并未显著改善实验性猫哮喘的临床症状、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炎症。这表明,Maropitant 不适合作为猫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手段。然而,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神经激肽信号通路在哮喘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Acute neurokinin-1 receptor antagonism fails to dampen airflow limitation or airway eosinophilia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feline ast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