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建模方法

猫莱姆病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

在感染性疾病和病理机制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家猫因其解剖学和生理特性与人类的相似性,以及对某些病原体的易感性,成为研究莱姆病等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模型之一。本文将从技术和实验操作的角度,系统介绍猫莱姆病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实验设计与组建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准备

  • 动物筛选: 选择健康、未感染Borrelia burgdorferi的家猫,体重在3.5-5.5公斤之间,年龄约为1-2岁。实验前需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和感染史排查,确保动物状态适合实验。
  • 隔离与适应性饲养: 实验前,猫需单独饲养至少两周以适应环境,期间进行全面的健康监测,并确保实验室环境无其他潜在病原体污染。

感染操作

感染源的准备

  1. 菌株选择: 使用经过分离和基因验证的Borrelia burgdorferi菌株。推荐菌株包括:
    • Bb31:从北美地区蜱分离的参考菌株,常用于莱姆病研究。
    • Bb1579Bb532:分别从德州蜱和跳蚤分离,代表不同的地理和媒介来源。
  2. 菌液制备
    • 菌液在Barbour-Stoenner-Kelly II(BSK-II)培养基中培养,确保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
    • 用PBS缓冲液调整菌液浓度至10⁵ CFU/mL,以确保感染的一致性。

感染方式

  1. 皮内注射
    • 在骶部进行皮内注射,每只猫注射1 mL菌液(约10⁵ CFU)。
    • 注射部位需消毒,并使用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污染。
  2. 媒介暴露法
    • 将感染的Ixodes scapularis蜱或跳蚤放置在猫体表,模拟自然传播过程。
    • 蜱和跳蚤暴露时间为7天,确保病原体传播的成功率。

样本采集与分析

血液样本采集

  • 时间节点
    • 初次感染后每两周采集血样,用于血液学分析和PCR检测。
  • 检测方法
    • 通过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变化,并使用Hemacolor染色分析白细胞动态。
    • 使用定量PCR检测血液中的Borrelia burgdorferiDNA,评估感染状态。

组织样本的获取

  • 活检取样
    • 随机选取感染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猫进行活检,采集脑、肝、脾、肾、淋巴结等组织。
  • 组织染色与显微镜分析
    • 采用银染法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组织中的螺旋体分布。
    • 组织学染色(如HE染色)用于观察炎症和病变特征。

模型验证

感染病原的确认

  • 在感染组的血液和组织样本中检测到Borrelia burgdorferi的DNA或螺旋体形态,验证感染成功。
  • 检测到的病理学特征(如脑膜炎、肝脂肪变性和淋巴结增生)与莱姆病临床表现一致。

病理变化评估

  • 感染猫的组织中表现出典型的慢性炎症,包括:
    • 脑组织:轻度脑膜炎伴血管周围炎。
    • 肝脏:中度脂肪变性及胆管周围炎。
    • 淋巴结:轻至中度滤泡增生,浆细胞数量增加。

结论

通过皮内注射和媒介暴露两种方式,结合系统的样本采集与组织学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猫莱姆病实验模型。该模型再现了莱姆病的多系统感染特征,包括慢性炎症反应和病原体定植,为研究莱姆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工具。这一模型的建立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其他螺旋体相关疾病的研究,并对跨物种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Gibson, Michael D., et al. “Lyme disease in an experimental cat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giology 4 (1995): 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