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基础研究

在猫模型中研究手术体位对围手术期低级别神经损伤的潜在影响

围手术期体位是外科手术的重要环节,其不当调整可能导致神经牵拉、压迫或缺血性损伤。尤其在小动物外科手术中,手术体位通常根据手术需求进行调整,但其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

尿道会阴造口术(PU)是猫下尿路阻塞的重要治疗手段,术中需要调整手术体位以便于暴露会阴区域。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常见手术体位(背侧卧位和腹侧卧位)对猫脊柱解剖和术后神经学功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体位对神经损伤的潜在作用。


研究方法

1. 解剖研究部分

  • 动物样本:选取21只雄性猫尸体,评估其在不同体位下的脊柱椎管直径(Vertebral Canal Diameter, VCD)变化。
  • 体位设置
    • 背侧卧位:胸肢向后固定,骨盆肢向前固定,尾部悬挂。
    • 腹侧卧位:胸肢向前固定,骨盆肢向后固定,尾部超伸并固定。
  • 数据采集
    • 通过CT扫描测量L6至Co2之间不同椎间隙的VCD变化。
    • 比较中立体位、背侧卧位和腹侧卧位下的VCD差异。

2. 临床研究部分

  • 动物样本:选取20只因下尿路疾病(FLUTD)需要接受PU的雄性猫,随机分为背侧卧位组(A组)和腹侧卧位组(B组)。
  • 神经学评估
    • 在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14天,评估以下指标:
      • 髌腱反射
      • 小腿三头肌反射
      • 骨盆肢体屈肌反射
      • 会阴反射
      • 脊柱区域疼痛
      • 尾部运动功能及粪便控制能力

研究结果

1. 解剖研究

  • 椎管直径变化
    • 背侧卧位下,S3-Co1和Co1-Co2段的椎管直径分别减少14.6%(0.27 mm)和18.1%(0.26 mm)。
    • 腹侧卧位下,所有脊柱段的椎管直径均显著缩小,L6-L7段减少3.3%(0.13 mm),S3-Co1段减少32.5%(0.61 mm),Co1-Co2段减少44.1%(0.63 mm)。
    • 比较背侧和腹侧卧位发现,腹侧卧位导致更显著的椎管直径缩小。
  • 解剖学意义: 背侧卧位相较于腹侧卧位,对椎管直径的压迫较小,从解剖学角度看可能更符合生理需求。

2. 临床研究

  • 术后24小时评估
    • 两组猫的会阴反射敏感性均显著降低(P=0.043),并伴有脊柱疼痛增加(P=0.03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 其他反射和运动功能指标在术前与术后24小时之间未见显著变化(P=1)。
  • 术后14天评估
    • 所有神经学指标在术前和术后14天均未显示显著差异,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

讨论

  1. 手术体位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 解剖研究证实,腹侧卧位会显著压缩椎管直径,可能增加神经受压风险。然而,临床研究未能发现背侧卧位和腹侧卧位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显著差异。
  2. 低级别神经损伤的评估: 本研究显示术后早期神经功能可能受到轻微影响,如会阴反射减弱和脊柱区域疼痛,但在两周内能够恢复。这提示术中体位调整可能诱发短期的神经敏感性变化。
  3. 研究局限性
    • 样本量较小,可能限制了研究结论的统计显著性。
    • 神经学评估方法相对主观,未来研究可结合电生理学等更敏感的检测手段。

结论

本研究证实,围手术期体位可能导致低级别神经损伤的风险,但具体体位选择对长期神经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解剖研究显示,背侧卧位对椎管直径的压迫较小,从解剖学角度更为优越,但临床结果未能证明其在神经学结局上的明显优势。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结合更先进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明确体位对小动物围手术期神经损伤的影响。

参考文献:

Evalu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low-grade positioning dependent iatrogenic nerve injuries in small animals on the feline model